Algorithm-Design

為什麼像 A5/1 和 ZUC 這樣的流密碼有“幀”?

  • January 2, 2018

A5/1 和(我認為)ZUC 都是移動通信中使用的流密碼,都有“幀”,其中除了密鑰之外,還向密鑰流生成器提供了一個幀號,它產生了一個相對較短的偽隨機序列,稱為“幀”(最多為幾千字節)。

推進流密碼需要增加計數器並再次執行算法,而不會從前一幀的生成中繼承任何狀態。這與 RC4、Trivium 和 Grain 等流密碼形成對比,其中 $ i $ th keystream 位只能在生成前一個之後計算 $ i-1 $ 位,與計數器模式和流密碼(如 ChaCha20)相比,它們能夠完全隨機訪問。

這些“框架”背後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如果他們想要的話,為什麼不直接進行完全隨機訪問呢?

這些“框架”背後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如果他們想要的話,為什麼不直接進行完全隨機訪問呢?

那是因為它們用於移動通信。在那裡,數據包在傳輸過程中很容易被丟棄(例如,由於恰好在錯誤的時間進入的一點電雜訊);可能與接收者甚至不知道他錯過了一個。

因此,有必要設計我們的加密系統,即使封包遺失也能夠解密;使用只有在成功接收到先前的數據包時才能解密的系統是行不通的。一種方法是輸入幀號;通過使用幀號,即使他錯過了一些數據包,解密器也可以工作。

現在,您可能會認為我們還可以嘗試使系統可靠,方法是讓發送方重新傳輸接收方沒有收到的數據包(就像 TLS 一樣)。這確實不適用於語音通信。它不僅消耗額外的頻寬(這是寶貴的),現場語音是時間敏感的;如果下一個音頻片段確實來晚了,接收者就無法對它做任何事情,因此重新傳輸它沒有任何意義。

至於為什麼他們使用序列號,而不是另一種方法(例如隨機隨機數),需要序列號來告訴接收者何時應該重播這段語音,因此語音通信無論如何都有序列號;將相同的東西用於兩個不同的目的會減少使用的頻寬(正如我所說,這是無線的主要問題)。

這些“框架”背後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如果他們想要的話,為什麼不直接進行完全隨機訪問呢?

首先為名稱“幀號”。在低級通信技術中,例如乙太網或 WiFi,您會考慮“位”而不是“高級數據包/結構”,單個數據包不需要一對一映射到 IP 數據包,被稱為

現在他們為什麼使用它。這個幀索引對密碼的作用與對 GCM 等成熟模式的隨機數相同:因此,相同明文的不同加密會產生不同的明文。為此,您需要隨機數的唯一性,這恰好是幀索引的情況。

最後,為什麼不使用隨機訪問?**這不是必需的。**您很少需要隨機訪問明文(而是一次性解密整條消息),這是設計人員認為擁有這種隨機數機制就足夠的情況之一。此外,如果您像在 CTR 中那樣實現流密碼塊索引之間的關係,這很容易被誤用,因為在 CTR 中,如果您的消息長於 1 個塊,則您的 IV 需要比 1 更大的偏移量,而使用這個偏移量 1 可能是安全的。

引用自:https://crypto.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54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