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任何需要硬分叉的區塊鏈增強功能都需要新的 ASIC 硬體怎麼辦?
根據我對 ASIC 的了解,它們在執行任務方面並不靈活。一些擴大比特幣規模的提議需要在區塊鏈中進行硬分叉。我讀到了一個關於用 Schnorr 替換 ECSDA 簽名算法的提案,這讓我想到了這個問題。
我想知道這些硬分叉中的任何一個是否真的意味著目前的一些或所有 ASIC 礦工變得不兼容和毫無價值?這當然會影響哪些解決方案可能會向前發展。
我希望這取決於晶片上的設計,如果只有核心散列能力被解除安裝到 ASIC,但其他一切都在更通用的 CPU 上完成。大部分都是這樣設計的嗎?
我認為許多硬分叉不會使 ASIC 過時。開發人員肯定希望避免這種情況,並且總是有辦法避免這種情況。除非他們有理由故意讓所有 ASIC 過時(理論上礦工的極端不當行為可能會導致這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探勘算法。
ASIC 只是簡單地獲取一個塊的準備好的標頭,它所做的只是在其上執行散列,同時增加隨機數(32 位)和可能的其他一些位(在時間戳欄位中),以防隨機數太小。因此,只有它實際接觸到的那些位可能會導致塊變得無效。開發人員極不可能改變這些位的含義,使其變得更具限制性並導致找到的塊在新規則下變得無效。
假設我猜一個例子可能是開發人員決定限制標頭中時間戳的允許誤差範圍。目前,允許一個塊具有比前一個塊更小(更舊)的時間戳(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最多兩個小時)。假設開發人員決定從現在開始它只能變化 20 分鐘。如果 ASIC 高興地增加了時間戳欄位的最後一位,它可能會使其超過該邊距,從而使塊在新規則下無效。
我想 ASIC 製造商需要小心一點,或者使 ASIC 足夠靈活,以便他們可以知道要觸摸哪些位。雖然我猜上面的例子可能是開發人員永遠不會提高時間戳準確性的一個原因(至少不是以直接的方式)。
如果探勘算法被改變,它會嚴重削弱比特幣網路的安全性,如果不能完全殺死它的話,至少會暫時性地削弱它。這樣的努力必須提前很長時間計劃和宣布。不過,鑑於區塊大小的討論,我真誠地懷疑這樣的計劃是否容易獲得支持。
它可能實現的唯一方法是,如果不這樣做,比特幣網路的安全性會受到更多損害。
幸運的是,更改簽名方案並不一定會更改探勘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