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lexity

不可區分性混淆是真的嗎?

  • February 2, 2021

我最近偶然發現了一篇有趣的廣達雜誌文章。它指出,不可區分性混淆 (iO) 的理論可行性已經得到證明,參考了Jain、Lin 和 Sahai的一篇相對較新的論文。但是,iO 的 Wikipedia 文章指出,本文中介紹的工作依賴於“可疑”假設,即存在 PRNG $ NC^0 $ . 該論文的作者明確列出了這個假設,但讓我在這裡絆倒的是維基百科文章的措辭。我查看了維基百科文章中引用的論文我在密碼學方面有一些基礎知識,在復雜性理論方面有一些更精煉的知識,但還不足以完全理解這兩個出版物中的任何一個。然而,我從 Applebaum 的論文中了解到,關於上述 PRNG 存在的問題間接涉及 $ P−NP $ 問題,讓我覺得這是一個不太可能很快解決的問題。

所以我現在對 Quanta Magazine 文章的可靠性感到非常困惑。正如您現在可能已經收集到的那樣,我不是來自密碼學領域。但我從文章中得知,這項技術(如果真的可行的話)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對加密協議的看法,這讓我想知道為什麼它沒有掀起更大的波瀾。

我的問題是:IO 的證明是否可靠(即,現在可以安全地說 IO 在理論上是可能的,忽略實際實施和應用的所有麻煩),還是基於一些目前無法驗證的假設?

首先,維基百科文章指出,該假設需要一個具有指數拉伸的 PRG。這是正確的,我已經編輯了這篇文章。相反,要求是在 $ NC_0 $ 具有超線性拉伸(即,從 $ n $ 至 $ n^{1+\tau} $ 對於任何 $ \tau>0 $ )。這確實是未知的,據我通過簡短的搜尋可以確定,但如果你真的有興趣,我建議你聯繫 Benny Applebaum 並詢問他關於這個問題的目前狀態。請注意,論文中的其他假設也非常強大,但比我們迄今為止所擁有的一切都更加合理。那麼,我們能否說我們擁有 iO,除非我們相信很多加密貨幣會被打破?可能還沒有。但我們現在離那個更近了。

請注意,某些事物的存在與 P/NP 和其他問題有關這一事實並不意味著任何事情。幾乎所有的加密都依賴於假設(例如,如果 $ P=NP $ )。問題只是這些假設是否是我們所說的“標準”。

引用自:https://crypto.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87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