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為什麼維基百科的比特幣條目暗示中本聰的白皮書來自 2009 年 5 月?

  • January 8, 2017

維基百科比特幣文章中的第一個引用Satoshi 的原始白皮書。它的措辭是:

中本聰,中本聰(2009 年 5 月 24 日)。“比特幣: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2012 年 12 月 20 日檢索。

中本聰的白皮書發佈於 2008 年 11 月 1 日,而不是 2009 年。

我在這裡想念什麼?2009 年 5 月 24 日是否發生了相關事件?這是維基百科條目中的事實錯誤嗎?(它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所以它不是最近的任何破壞行為)。

它看起來像一個事實錯誤。它是在本次編輯中介紹的。應該聯繫編輯了解是什麼導致他獲得此資訊。

此外,郵件列表的文章是從 11 月 1 日開始的,而不是你寫的 11 日。

這顯然是不正確的。他的白皮書於 2008 年 10 月 31 日通過metzdowd 郵件列表發布

比特幣 P2P 電子現金紙

Satoshi Nakamoto satoshi at vistomail.com

Fri Oct 31 14:10:00 EDT 2008

上一條消息:Fw:SHA-3 Lounge 消息排序方式:[日期][執行緒][主題][作者]

我一直在研究一種完全點對點的新電子現金系統,沒有受信任的第三方。

該論文可在以下網址獲得:http: //www.bitcoin.org/bitcoin.pdf

主要特性: 通過點對點網路防止雙重支出。沒有薄荷或其他受信任的各方。參與者可以是匿名的。新硬幣由 Hashcash 風格的工作量證明製成。新代幣生成的工作量證明也為網路提供動力,以防止雙重支出。

比特幣: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

抽象的。純粹的點對點版本的電子現金將允許線上支付直接從一方發送到另一方,而無需通過金融機構的負擔。數字簽名提供了部分解決方案,但如果仍然需要受信任的一方來防止雙重支出,那麼主要的好處就會喪失。我們提出了一種使用點對點網路來解決雙花問題的方法。網路通過將交易散列到一個持續的基於散列的工作證明鏈中來對交易進行時間戳記,形成一個在不重做工作證明的情況下無法更改的記錄。最長的鏈不僅可以證明所見證的事件順序,而且可以證明它來自最大的 CPU 能力池。只要誠實節點控製網路上最多的 CPU 資源,他們可以生成最長的鏈並超過任何攻擊者。網路本身需要最小的結構。消息在盡最大努力的基礎上進行廣播,節點可以隨意離開和重新加入網路,接受最長的工作量證明鏈作為他們離開時發生的事情的證明。

全文見:http: //www.bitcoin.org/bitcoin.pdf

中本聰

他在 2009 年 1 月 8 日星期四 14:27:40 EST 發布了比特幣 v0.1 - 兩個多月後。到五月,他已經停止了郵件列表上的所有通信。

引用自:https://bitcoin.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2759